龚骏,男,1983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2002级犹他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任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三部副部长、国际航运仲裁院副院长。担任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多家机构的仲裁员。
2018年,龚骏获中共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9年度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2020年春,为切实解决新冠疫情造成的当事人开庭难的困境,努力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在上海仲裁委员会秘书处的统筹安排下,龚骏带领仲裁三部的办案秘书,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设计、优化办案流程,配合多终端无缝衔接、同屏举证等最新信息技术手段,审结了一起横跨四省五地的“无接触”在线庭审案件。
该案例并成为上海唯一入选司法部首批“抗击疫情、促进复工复产”的十大典型案例。“兢兢业业对待每一起案件,要让当事人信赖仲裁的公正,赞赏仲裁的效率,体会仲裁的专业。”无论是在当年的办案秘书岗位,还是现在作为办案部门的负责人,龚骏始终坚守在仲裁工作的第一线,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2020年,是龚骏进入上海仲裁委员会工作的第十二年,刚成为一名办案秘书时的那份紧张感仍记忆犹新:一份文书要反反复复看几遍,生怕有一个字错误就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执行;为促成当事人的调解,经常一个电话就要打上一两个小时,多次陪同仲裁员登门与当事人谈心。
对于新类型案件,龚骏也是报以极大的专注度去提炼案件要点并加以总结,力争在解决当事人纠纷的同时,为机构的专业化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在龚骏的不懈努力下,其以办案秘书身份所承办的1118件、总争议金额达人民币150亿元的全部仲裁案件,从未发生过被人民法院撤销的情况,以实际行动维护了仲裁的公信力。
求真务实,努力创新
为努力实现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亚太仲裁中心”的战略目标,龚骏在委员会和秘书处的领导下,结合长期一线办案的实践,会同单位骨干与仲裁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分别相继牵头修订了《上海仲裁委员会办案细则》《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并起草了《上海仲裁委员会互联网仲裁规则(征求意见稿)》。
同时,龚骏立足上海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信息化发展战略,分赴上海、北京、广州等多地的司法、仲裁机构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部门考察调研,设计适合机构仲裁工作发展的“A2A仲裁综合服务保障系统”与“网上立案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并实现了仲裁员远程电子签名功能。
这一系列举措,为应对机构近年来案件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仲裁工作的专业化、国际化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身作则,共同进步
“要让年轻同志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仲裁事业的发展充满希望”。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成为业务部门负责人后,龚骏及时将工作重点调整到了案件把关与部门管理上。作为机构中秘书人数最多的办案部门负责人,面对超高强度的案件审核压力,每天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已是他的常态,而出门随身带电脑,也已成了习惯。
部门全体同仁戮力一心,克服了人均超200件案件的超负荷状态(部分办案秘书年结案超300件),并将部门从组庭开始的平均办案周期控制在了56天以内,且三年来没有一起案件被撤销,充分展现了仲裁高效、专业和公正的制度优势。
立足机构,拓展推广
办案公信力是仲裁事业的核心,社会影响力是仲裁发展的关键。虽然部门办案压力“排山倒海”,但龚骏始终没有放弃从日常工作中挤出一部分时间,为机构的对外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成为部门负责人后,龚骏先后组织、参与了数十场仲裁业务研讨和推广活动,内容涵盖了航运、金融、建设工程、公司、房地产、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不仅就当前仲裁法律热点问题与专业人士达成了诸多共识,也让社会各界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上海仲裁事业的发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本文转载自“上海市司法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