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学院】校友访谈:坚毅筑中外之桥——吴勇毅校友访谈记

发布者: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21-04-16动态浏览次数:596

(一)引言

他是虚心的学习者,是智慧的教育者;他是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是汉语教师们的启蒙者。他对每一位未来的汉语教师都充满期待:“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静心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二)校友基本信息

姓名:吴勇毅

性别:男

职称:教授

个人介绍:吴勇毅教授于2007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博、专博),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校研究生教学督导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原院长、国家汉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原副主任。1980年开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迄今40余年。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现任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专家、上海市侨办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专家组组长。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担任《世界汉语教学》、《华文教学与研究》、《国际中文教育学报》(香港)等十余种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主要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法、汉语教师培养与发展、华文教育等。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词典、教材等几十部/本。2002年被评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吴教授用自己的坚毅努力筑起了中外之间的桥梁,让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人物传记

学习经历——上错花轿嫁对郎

他,作为学习者,曾是一名法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他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在他看来法语是一门非常优美而且重要的语言,能够连接世界,走向世界。而就是这一门外语成为了他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育者的基石。他浅笑地对我说“当时(1978年)毕业后的工作我们无法选择,只能是服从分配,非常羡慕现如今的自由择业,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一次分配,组织上让我留校到中文系任教,才让我后来有机会从事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或许当年的分配在如今看来是正确的,是幸运的,没想到我成为了一名对外汉语方面的园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期(1980年),他也是一个懵懵懂懂的新人,对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与技巧一概不知,虚心学习使他慢慢地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并不断钻研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新人转变为专家的过程中,他始终秉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他觉得在与不同时代的学生的相处中,能从他们身上收获“源头活水”,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上错花轿嫁对郎”或许能很好地概括吴教授的学习经历,上错了对外汉语教学这顶花轿——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学术领域,作为优秀的共产党员的他(他曾两次被评为华东师大优秀共产党员,一次被评为师德标兵)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对外汉语研究与教学!他很感恩于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为教育者、学习者提供的广阔天地。党在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教师的价值在于学生的培养、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教学实践中,他专注于自己的业务,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忘初心,勇毅前行,高度重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扎扎实实打好自己的业务根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坚持勿以事小而不谋,勿以事琐而不为,方能做成大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发挥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认真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从而在教育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华连四海,桃李满天下。


学术研究——坚毅情怀筑起中外之桥

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汉语教师。作为教育者,他始终葆有对学术研究的赤子之心。他著书写作,潜心研究,涉猎很广。他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有许多精深思考和见解;在汉语教学界最早探讨国际汉语教育的公共外交价值;也是汉语教师“实然”研究的探索者。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应该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还要了解各个国情、社情、民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各种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更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更要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作为一名外汉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汉语分析与教学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他的自我警句是“时刻准备好自己”,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的平台在未来向你招手,这一句话深深地烙在每一届学生的心里,是吴教授用自己的坚毅努力筑起了中外之间的桥梁,通向世界,通向无限的可能。


(四)学生感想

在采访吴教授时,我的内心非常的忐忑,毕竟这是第一次与吴教授面对面的采访。采访开始,我正式进入状态,以一名采访记者的身份与吴教授展开了对话。吴教授谈及自己的学习经历时,非常有感触。作为一名法语专业的学生能够跨专业进行重头学习,再作为新人慢慢摸索如何教学,这些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吴教授在叙述时脸上荡漾着和善的笑容,让我不禁佩服。吴教授对于自己的学术研究方面同样侃侃而谈,吴教授说“教学相长,这是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作为汉语教师,就是要不断地更新自己,与世界,与时代接轨。”听了吴教授的话,我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能够时刻准备好自己,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静心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2020级 汉语国际教育 俞徐妮

吴勇毅教授作为一名汉语传播者,在自己本不熟悉的领域上不断地学习与进步,同时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我。教授与时俱进、永葆热情的学习态度令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学习者,我应该向优秀的前辈看齐。就像教授的自我警句“时刻准备好自己”,和他对我们的寄语那样,我要在日常的学习中,静下心来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时刻关注社会需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与平台,为汉语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上海市松江区2019年“青马工程”学员 2020级 汉语国际教育 顾莹莺




虽然没有亲临采访现场,但是在同学激动的分享交流里,在采访稿件记录的字里行间,我都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真切感受到了吴勇毅教授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坚守和付出,对于学术研究的钻研和执着,以及吴教授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期望与要求。与此同时,吴教授“阴差阳错”般命中注定的人生经历、在对外汉语教学及理论传播道路上的坚守都令我印象深刻。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时刻谨记吴教授的谆谆教诲,“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静心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校级“青马”学员 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胡尤

在聆听了同学对于吴勇毅老师的采访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吴老师身上的坚守与毅力。尽管老师一开始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是“造化弄人”,但他依然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地从零开始学习,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充实着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吴老师一直不忘初心,他在自身工作的同时发现了汉语国际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汉语国际教师需要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需要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对外汉语学院的学子,吴老师所提出来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要关心国内、国际动态,时刻在思想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准备好自己,在未来筑好外汉的桥梁。                  

 ————校级“青马”学员 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徐澍琳


(五)文末总结

无论是吴教授的学习经历还是吴教授钻研学术研究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时刻准备好自己,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筑起外汉之桥梁,最后,将这位传奇师哥的寄语送给大家“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静心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供稿、供图:对外汉语学院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行政楼1203室    ·联系电话:021-64322622   64322871

·邮政编码:200234   COPYRIGHT ©2014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