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变革看青年发展的“知”与“行”
媒体行业赛道上,怎样积蓄能量,找准未来就业方向?
在传媒浪潮奔涌的时代,如何巧用媒体特性让宣传 “掷地有声”?
在AI技术能够批量生产内容的今天,我们的“不可替代性”究竟是什么?
为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激发青年奋进力量,3 月 19 日 下午14:00,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以“奋楫文化强国路,青春共振新时代——从媒体变革看青年发展的‘知’与‘行’”为主题,开展校友讲座,带来“如何运用媒体特性做好宣传工作和媒体行业就业需求经验分享会”。学院特邀《少年日报》副主编、学院校友理事兼校外导师顾力丹老师,以资深媒体人视角,为同学们揭开媒体宣传的创作密码,勾勒媒体行业职业发展的清晰图景。
嘉宾介绍
顾力丹
《少年日报》副主编
华侨摄影协会青少年分会副会长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校友理事、校外导师
上海摄影家协会、上海影评人协会、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2003年就读上海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
2007年就读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
2010年进入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并工作至今。
深耕行业经验,解码媒体宣传内核
讲座伊始,主持人曾庆龄老师简要阐述了本次讲座聚焦媒体特性应用与行业就业需求,强调在新媒体深度融入社会发展的当下,掌握宣传技巧与行业趋势,既是数字时代对传媒人的核心要求,同时也是学院助力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伴着融融春光,一场关于传媒探索与职业启迪的深度对话,正式拉开帷幕。顾力丹老师结合丰富的媒体工作经验,通过案例讲述的方式,讲述了融媒体时代无论是处在校园或是职场,新闻人都应具备的素养和技能。他分享了新闻照片的拍摄标准与技巧、由事件提炼现象进行选题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同学们从中收获到了在挖掘新闻时要具备选题意识,如何通过文字、照片等讲好新闻故事。分享过程中,顾老师与在座师生积极互动,课程内容生动有趣,兼具思想深度与实操价值,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新闻宣传工作经验和创作思路。
聚焦职业发展,指引成长路径
作为从校园走向职场的 “过来人”,顾力丹老师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指点迷津。他以自身经验告诫大家,职场新人需快速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明晰自身定位,制定专业成长目标。要以积极协作态度实现个人价值、收获尊重,“工作本质是与人打交道”,秉持服务意识、注重沟通协作,方能在职场行稳致远。
此外,谈及AI技术,顾力丹老师分享真实使用经验:AI 在内容生产上效率突出,但也存在情感表达生硬、“AI是个文艺范的理科生”等局限。他建议同学们将 AI 作为辅助工具,借助其获取信息、启发创意,同时坚守专业判断,在深度内容创作、价值引领上发挥不可替代性,真正驾驭技术,走出创新传媒路。
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求职方向、实习选择等问题踊跃提问,谈及媒体行业就业需求,顾老师以专业视角拆解关键能力。虽然不可否认,高学历的确是加分项,但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积极主动、快速应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我院学生特点,他特别强调,我们影传学子在策划、摄影、剪辑等多元技能上的储备,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优势。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主动参与短视频创作、融媒体项目等实践,通过短期实习积累行业敏感度,逐步培养“一专多能”的职业素养。
本次分享会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同学们点燃了职业探索的热情。通过对行业前沿动态的了解与洞察,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对传媒人使命的深刻理解。未来,愿每一位学子用扎实的专业功底讲好故事,以敏锐的行业洞察捕捉机遇,在融合传统与数字的广阔舞台上,既做时代的记录者,更做价值的创造者。
传媒的浪潮奔涌不息,而我们,终将在乘风破浪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