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与上海市川沙中学、上海市川沙中学友仁分校、华理浦东科高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川沙中学举行。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陈浮、副教授刘兰,川沙中学及川沙中学友仁分校校长王珏、川沙中学党总支部书记徐永芳、华理浦东科高党支部书记校长兼川沙中学副校长陆婵、以及川中友仁分校党支部书记兼川沙中学副校长王谦等校领导共同出席仪式。其中,川沙中学及川沙中学友仁分校校长王珏为我校1992级地理系校友。此次合作不仅通过整合高校与中学优质资源,共同探索地理学科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为在校学生和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更高水平平台,更展现了校友反哺母校的深厚情谊,彰显了师范教育薪火相传的育人传统。
协同创新:构建地理育人新范式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刘兰老师详细阐释了我院“两期实习”模式,提议通过“带教师先学习”机制促进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并邀请中学教师参与高校培训,实现教学双向赋能。学院副院长陈浮系统介绍了学院三大校外实践品牌项目——“地质实习”“自然地理实习”与“人文地理实习”,并强调未来将依托长三角示范区青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联合中学开发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实践课程。
校友王珏立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系统阐述了合作愿景。她提出,将通过整合高校优质资源,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平台:开展地理奥赛专项培训,提升学生学科竞赛能力;建立联合课题研究机制,培养中学生科研素养;共同开发特色研学路线,并以此为基础编撰区域性地理实践教材。同时,王珏校长特别强调,将邀请实习教师深度参与中学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活动。她表示,此次合作既能为中学生提供更精准的专业发展指导,又能实现教育集团内部优质师资的共建共享。
校友力量:联结教育的过去与未来
此次合作充分体现了校友与母校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是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实践,更是校友资源赋能母校发展的深化探索。这一合作模式既为师范生培养搭建了更贴近实际的教学实践平台,也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向基础教育的转化应用,在地理学科实践教学领域形成了良性互动。未来,合作基地将聚焦课程共建、师资共培、科研共研三大领域,联合开发地理实践课程模块,推动中学生参与大学科研项目,致力培育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