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列式进行曲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军靴踏落在地面的脚感也依旧灼热,只有眼前已经变换为休息区的场景与耳边传来的战友们的呼喝在告诉着倪广鑫——他,刚刚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海军方阵中的一员,在雄伟肃穆的天安门前,光荣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而两年前,他还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他是有青衿之志的求学者
2021年,倪广鑫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那时的他刚刚经历体育考试失利,但却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文化学习,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许那份不怕挫折、敢拼敢闯的意志,在这一刻已经初见端倪。
入学后,倪广鑫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专业课上,倪广鑫和同学们一起听老师们耐心、专业地讲解知识点,并在实操中加以运用;课余时间,他会和两三好友们聚在训练场加练,巩固自己的运动技术;也曾和队友一起为校赛熬夜改战术,黑夜里的灯光、紧锁的眉头、讨论发出的细语……一幕幕都勾勒出校园里他最平凡也最深刻的模样。“累是真的,但那种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劲全力的感觉,特别上头。”倪广鑫说道。
除了平时的学习生活,倪广鑫还担任过学院团委宣传部部门负责人,他很乐于记录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也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用相机记录下同学们的点点滴滴,并将这些美好的瞬间载录在公众号上。只是这样,他便会感到无比幸福。
他说:“受阅的不是我,是我的青春!”
2023年时,部队征召新兵,大二在读的倪广鑫决定应征入伍。但其实,这并不是他的临时起意。
倪广鑫从小就有“军人情结”,他听着军人们保家卫国的故事长大,军人们挺拔的身姿与英勇的故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来说,作为军人守护家国与和平,是一种特别“酷”的担当。
“二十岁的年纪,与其按部就班,不如去闯一闯、试一试,把身上的“少年气”和体育生的“韧劲”,放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倪广鑫顿了顿,笑道,“不过现在回头看,这个决定依然很值,军营里的经历,确实让我对“坚持”和“担当”有了比以前更深的理解。”
部队的组织特点与训练节奏使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兵连,他需要迅速适应部队的衣食住行、军令风纪。即使是作为体育特长生的他,也会在反复的高强度拉练、重复的队列训练中觉得疲惫和枯燥。“长跑、队列、战术训练……坚持不住地时候,我常常会想起以前在训练场和队友互相打气的日子。从前为了提升0.1秒的成绩,也会对着一个动作重复练上百次,也会感到疲劳,每当这个时候,队友们和心里的声音就会不断地对自己说:‘只要熬过去就能一定能看到收获!’”就是这样的坚持,倪广鑫一次次克服困难,也在一次次完成目标中收获成长。
从队列训练到任务执行,部队里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一个人做好就行”,每个人的行动、状态都与整个集体的效率和荣誉息息相关。但好在倪广鑫早早就有着与他人打交道经历,和战友相处、建立荣誉归属,这是早已根植在他骨子的本能。
结束新兵连的训练后,他还获得了“优秀新兵”的称号。
参与这次阅兵式,与其说是在层层选拔中克服困难的重大收获,不如说是倪广鑫在日积月累刻苦训练中的水到渠成。
从2021年到2025年,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到军营的新兵再到成为天安门前受阅的战士,倪广鑫在校园里勤恳钻研,在操场上的挥汗如雨,那段为通过阅兵选拔而加练的日夜里,他总是在烈日下一站数小时,只为建立最稳定的军姿,也在月光下反复端腿打磨最精准的步幅。
他就这样在重复枯燥的日子中不断地对抗着平凡,也在愈加坚定的信念中追寻着答案。他不是全能之人,但能够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战无不胜;他是斩棘的青年,即使再多艰难他依旧坚韧沸腾。他像认真对待分列式的每一步那样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步,终于,他可以跨越山海站在这里。
瀚海乘风,他肩负使命继续向前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汗水在滴下。
这是一场盛大的阅兵,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背景里,分列式进行曲已经响起,观众们都纷纷屏住了呼吸。
“分秒不差,分毫不错。”训练时,教官曾这样要求他们。
“向右——看!”军官的声音响起,“一、二。”那是他们在高喊。一步、两步——
从正步走的步幅到步速都被精确打磨,从方队的间距到排面都整齐划一。
眼前,无数的演练正在与如今的画面重叠。
紧张、激动、认真、沉着……许多互相激发与互相对抗的情感在倪广鑫的心中踊跃。“纵横万里海疆,建功远海大洋……”他是海军方队中的一员,在雄伟肃穆的天安门前,光荣地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