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抗疫中的90后教院校友: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发布者: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20-03-28动态浏览次数:1350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为90后的抗疫青年群体点赞。总书记称赞90后青年一代在抗疫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师大各条战线的90后青年校友们也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或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守土有责做好空中课堂的教学,或做好基层防控志愿者下沉社区服务,也有的直接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他们用青春书写了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模样。我们采撷了教育学院几位90后校友代表的抗疫事迹。这些90后的青年校友们像一朵朵温暖的浪花,绽放在抗疫的洪流中,彰显着上海师大人的精神特质……


 董玲萍:奔赴武汉抗疫前线的最美逆行者  

董玲萍,女,1991年生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18届硕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作为上海市心理医疗队的成员之一,于2月21日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工作,至今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救治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病患及家属、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新冠肺炎和自身免疫力有很大关系。如果病人意志消沉、心情不好,对治疗会有非常大的影响,不利于免疫功能作用和肌体恢复。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加快疾病治愈过程。董玲萍校友和她的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友们亲身经历了武汉最艰难的时刻,病人的安危、家人的担忧、被感染的恐惧等等都压在他们的身上。董玲萍校友在她的抗疫日记里写道“我从来不是英雄。但是,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我不想只有自己过安心的生活,希望大家都可以平安度日,那才是真正的小日子。我会为身边关心我的人保护好自己,但是我也要为守护别人的小日子努力。……我的愿望很小,想所有的人可以坦荡地走在大街上,自由地拥挤在体育馆看演唱会,畅快地约上朋友吃火锅,牵着恋人的手漫步在武汉樱花下。我在这里努力并见证这一刻的到来……”


董玲萍校友(图中)仍然在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


董玲萍校友进入病区工作前的乐观留影


  刘书帆&吴谷丰:携手守护上海北大门的师兄妹  

刘书帆,女,1996年生人,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9届本科毕业生。目前研究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吴谷丰,男,1992年生人,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4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就职于普陀区新普陀小学。

春节期间,普陀区共青团区委的青年志愿者招募令发出后,同在普陀区的刘书帆和吴谷丰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主动积极报名参加,以90后青年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以实际的行动践行入党时的誓言。他们紧密配合医护人员和交通警察,在春节后的返沪高峰时段为嘉定花桥高速公路下闸口进沪人员一一测量体温、引导行驶路线、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他们每日于18:00-24:00在道口为外地来沪人员解释和指导入沪信息申报、询问行车路线、核实身份证件,并为他们测量体温。


在花桥道口值守的刘书帆校友(右一)、吴谷丰校友(左一)


整整一个月,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吴谷丰、刘书帆和其他志愿者们准时接力,勇敢上岗。他们每一次测量完都不忘向司机和乘客道一声:谢谢,祝您健康平安!由于气温低,他们手中的体温测量仪偶尔会因为气温太冷而自动关机,影响到了工作效率。为了让进沪人员尽早完成检测环节,吴谷丰、刘书帆和同伴们急中生智,他们将自己舍不得用的暖宝宝贴在测温仪上,穿上“保暖衣”的测温仪,保证了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但吴谷丰、刘书帆和其他志愿者却在寒风中坚持工作了6个小时。冷风中的坚持,是一份勇敢,是一种力量,只为关爱健康,只为护佑平安。吴谷丰老师作为临时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的组长,为了节约防控物资,坚持一副手套将工作坚持到底。


吴谷丰校友担任组长的志愿者临时党支部第四党小组


吴谷丰校友执勤6小时后被手套中汗水浸泡的手


道口流量回复正常后,吴谷丰老师返回工作岗位,投入紧张的在线教学工作。还未开学的研究生刘书帆又听说社区疫情防控人手紧缺,便立刻来到象源丽都居委会报道,成为了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跟随一线社工排摸返沪人员信息、为居民办理小区出入证、协助居民口罩预约购买、帮助居家隔离人员配送生活物资、上门慰问独居老人或残疾人,以及在小区门岗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测温登记。在为期一个月的志愿工作结束后,她以普陀区长征镇90后志愿者代表身份接受采访,服务经历先后被推送至普陀长征和长风的公众号,又在“上海普陀”公众号上得到普陀区委组织部的公开表扬。


完成道口执勤又投入社区防控服务的刘书帆校友


  季丹辰:机场抗疫守护国门  

季丹辰,女,1994年生人,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届小学教育本科毕业,2018届小学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目前就职于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

校友季丹辰老师1月30日便报名参加了浦东共青团招募青年教师志愿服务队的活动,是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双警家庭子女提供线上学业辅导,让一线的守护者们更加安心。随着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转向防外部输入,3月6日起,上海各区派人员进驻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负责重点国家来沪人员信息登记、专车护送等。季丹辰老师作为志愿者进入两大机场,负责大巴转运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接待和转运来自重点国家以及在14天内有其居住史的入境人员,根据不同分类,与各地区城运中心联系,经街道核实信息后,请社区做好接收准备,由私家车接回或专车护送到指定地点进行隔离,形成与社区之间的管理闭环。她一工作就是半个月。每个班次工作12小时不休息。在空气不太流通的机场等候区域,亦不敢轻易脱下护目镜、口罩和珍贵的防护服,特别到了值守夜班,常常因为湿透的衣服而感到背脊发冷,又因为不喝水、不休息而有些体力不支。


季丹辰校友为外国友人耐心解释隔离与转运方案


在执勤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3月18日《澎拜新闻》、《上观新闻》的特别报道中这样描述季丹辰校友:作为一名年轻的外语教师,她可以发挥专业特长,通过自己的语言优势、观察能力、同理心的换位思考,去安抚每一个来到上海的客人。在这些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工作中,季丹辰也感受到,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很严谨的城市,“我们拥抱每一个来这里的人,这座城市需要他们,这座城市也会保护以此为家的每一个人。”

季丹辰回忆到,3月20日晚上她接待了一对来自重点国家的外国母子,母亲非常伤心地表示在他们19日出发时还未列入重点国家,但是由于长途飞行后,抵达上海时属于黄标人员,必须接受新的入境流程,他们必须经过核酸检测才能由街道接回进行居家隔离。季丹辰在与其司机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她是一位国际学校的老师,同时观察到她的儿子非常孝顺懂事,在其母亲哭诉的过程中,全程搂着她不断抚摸她的臂膀,无声地安慰。季丹辰默默递上纸巾,让她发泄出自己的情绪,等情绪稳定后,再耐心叙述我们区县的两个扫码和登记信息的流程。

正是因为季丹辰这样的青年志愿者耐心疏导和周到工作,不少归国的同胞纷纷拿起手机录起视频说:“你们看,我已经到上海了,我们国内的防护真的很到位!”季丹辰还受邀接受东方财经频道的专访(2020年3月25日晚 19:45播出),讲述值守国门的故事。


季丹辰校友接受东方财经频道的专访


  张云:值守观察区的心理疏导师  

张云,女,1992年生人,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7届学前教育硕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担任心理咨询师。

自疫情以来,她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积极参加了江苏省心理学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心理志愿服务工作,请愿前往一线工作。经上级批准于2月底进入隔离观察区工作,主要进行湖北省及境外与确认患者有接触的人员的留观工作,接收人数最多达110人。在观察期除了保证他们的生活需要之外,对他们进行医学观察,早晚进行体温测量登记、取咽拭子,对于有焦虑的留观人员做耐心的心理疏导。


张云校友在隔离区认真核对留观数据


只有穿越了乌云,阳光才更显得更加闪耀。这群逆流而上的年轻力量,就是一束束光,照亮、温暖了我们的国家和城市。密实的口罩背后,洋溢一张张朝气蓬勃、坚毅勇敢,年轻的脸;厚厚的防护服的里面,跳动着一颗颗坚守一线、护家爱国,不变的初心。

致敬师大教育学院的90后校友们!抗疫一线,他们的青春在释放力量,他们的青春在绽放荣光。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殷切嘱托,践行着上海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师大精神!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行政楼1203室    ·联系电话:021-64322622   64322871

·邮政编码:200234   COPYRIGHT ©2014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