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有约 · 校训精神分享会——校训引领青年 校友助力成长

发布者: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17-05-22动态浏览次数:1020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训承载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蕴含了学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气质。517日下午,由校学工部与校友会联合主办的《成长有约》之校训精神分享会在教苑楼多功能厅举行。校长朱自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出席。校学工部、校友会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负责人、2017届毕业班辅导员及部分2017届毕业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德合无疆传承厚德之爱——厚德

杨德广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师范大学阳光慈善专项基金发起人。他是优秀的大学校长,素有“平民校长”“自行车校长”“绿化校长”之美称,他还是热心公益的教育慈善家,退休后,将100万元书稿费及卖掉一套住房,共300万元,用于资助母校贫困生。他筹集2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的营养午餐。曾获“2010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全国十大老龄新闻人物”“上海市慈善之星”“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1996.06 - 2003.01  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很多人不理解杨德广校长为什么要卖掉房子做慈善。杨校长说:“财富留给子女是锦上添花,留给贫困学生,却是雪中送炭。”分享会上,杨校长从“德”字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将自己的慈善事业以及人生感悟娓娓道来。励志,勤奋,惜时是杨校长送给师大学子的勉励,他诠释了慈善的厚重和老共产党员厚德的初心。

周卫红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春秋会展公司总经理,上海爱啦温暖公益服务社理事长。1998年周卫红带领公司加入ICCA,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该协会的会员。她曾作为第5354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的接待负责人,协助三亚市政府完成这项世界级文化赛事的全部服务。2011年起,她将MICE 领域与公益慈善结合,创立了公益项目“温暖·帕米尔”,并多次组织公益旅行项目,获得社会与媒体的高度认可。

1989.09 - 1993.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国际导游专业

1989级旅游学院校友周卫红围绕自己邂逅帕米尔高原的故事,从慈善活动的发起、过程中感受的温暖,和我们分享了她公益之路上的点点滴滴。周卫红说:“源于爱,做一个温暖的人”。

林怡琼社会工作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益组织项目合作促进会秘书长,浦东新区第五、六届人大代表。林怡琼曾先后获得“上海市社会组织优秀女性工作者暨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慈善之星”“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秉持“促进合作、助推公益”的理念,致力于为公益慈善项目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林怡琼和她的团队已经促成近百个公益项目落地社区,超过2000万元资金助力公益发展。

2001.09 - 2005.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2001级人文与传播学院校友林怡琼多年以来一直在职业公益人的道路上前行。她说到,自己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社会工作,源于在师大时期的社工实习经历。善于心,善于行,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展示了“厚德”最深刻的含义。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林怡琼一样的人,才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光明有希望。

约之以礼体味博学之思——博学

张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教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席教授,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计划入选者,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材料学部委员,RSC FellowRACI Fellow,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澳大利亚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

1985.09 - 1989.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


出生于化学世家的1985级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校友张弛讲述了他幼时在父亲实验室的学习、日本求学的经历、每天废寝忘食的超时工作,以及他选择回国的初衷与坚守。他用严谨的态度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不断攀登学术的高峰。

李定广古典诗词专家。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市民文化节“讲诗团”专家。多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著有《唐诗总集纂要》(与陈伯海合著)、《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罗隐年谱》、《古典文学新视角》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CSSCI以上期刊发表30余篇。李定广教授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由其担当学术总负责人的第一、第二届诗词大会,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一股诗词热。


2009.09 -至今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定广从诗词出发,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带来的文化自信。自强不息的紧迫感,报效祖国的使命感,时刻激励着他。李教授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师生们带来了“博学”的传统文化体验。

李宁国际学校教学校长,剑桥IGCSE & A Level口语考官。原英国培生教育集团培训师、北美考试院院长。从事海外英语语言考试研究和国际学校管理十六年。出版英语考试类教材著作十五本:剑桥雅思真题写作还原、新托福高级写作教程、SAT核心词汇等。出版社涵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等。

2000.09 - 2004.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努力向前,朝着标杆前进”2000级外国语学院校友李宁从师大的点滴生活谈起,结合求学经历漫谈人生理想。青年的博学源自年少的勤奋,他通过海量教学,海量会议,海量思考实现了从普通学者到英语教父的蜕变。

修学好古践行求是之实——求是

平原主任法医师,法医物证专家,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生物物证室副主任,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现场疑难物证检测技术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之一。现受聘担任上海法医学会理事、上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中心法医物证组专家,并入选公安部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平原依靠丰富的专业基础和对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全面了解,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检验技术、精准的判断能力,多年来为案件早日侦破、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09 - 1992.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

1988级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校友平原用求真的态度、极致的观察和缜密的心思征服了无数棘手案件。“我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因为有时候成功离的很近很近。”他用22年追逐真相的“求是”精神感染了在场的师生。

袁文逸原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首席记者、战地记者,现任梨视频直播中心总监。作为1949年以来上海第一位前往战地报道的女记者,她在利比亚工作了119天,深入交火第一线,进行了100多次卫星连线;她用独家的画面信息、生动的采访分析;用敏锐的新闻触角感知社会,记录真实。她曾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艺德标兵”“全国妇女创先争优个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1999.09 - 2003.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国家汉语言文学基地(汉语言文学专业)


1999级人文与传播学院校友袁文逸从战场的硝烟战火中谈起,分享了自己亲历的特殊事件报道,诠释了一名记者的实事求是的责任与担当。她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作为一名记者,“求是”是我的第一使命。

高霄雷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2003年担任审判长至今,平均每年审结各类民事案件300余件。曾被评为“办案能手”,2005年被列为全市“十大平安英雄”候选人。独立承办诸多有重大影响或新类型的民事案件,其中有20多件被《案件聚焦》、《庭审纪实》栏目采纳。他努力探索民事纠纷的调解机制,把审判工作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有效结合起来。他现担任上海师范大学特聘导师,为培养合格政法工作人员不遗余力。


1988.09 - 1992.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


1988级哲学与法政学院校友高霄雷工作以来始终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以公平与法治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他用“最凄美的爱情故事”的案例,讲述了有温度的司法工作,以“采光权”的争夺案件为由,不断探索法律规范的涵义。他从一件件案件中挖掘真相,为我们展示了一名法律工作者求真求是的职业道德。

审问明辨坚守笃行之心——笃行

唐仕华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标本世家”唐氏家族第五代传人,上海自然博物馆80%以上的动物标本都出自唐家人之手。唐仕华老师兢兢业业埋头标本行业40余年,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份手艺,更是唐家的事业。“我们身处这个世界,应该知道有些什么美丽的生灵曾经和我们在一起。”所以,这么多年,他一直用心在做这件事,希望更多人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也希望有人能把标本制作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1981.09 - 至今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唐仕华在活动中带来了他制作的标本。唐老师栩栩如生地描绘制作标本的过程,师大馆藏标本98%都是唐老师制作的,他用精湛的技艺和50多年标本制作的坚守让标本重获了生命。“用双手,将曾经与我们一起存在的美丽生灵留存下来。”唐老师用他心中这份“笃行”留住了世间的美好。

王铁桦上海市松江二中校长,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全国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受聘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特聘教授”,担任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理科组物理一组培养基地主持人。他参与上海“二期课改”物理课标的编制与修订,编撰《中学物理新课程资源集》等多部著作,发表《智慧与生机勃勃的物理课堂》等多篇教学科研论文。先后指导近百位学生在各级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奖。曾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松江区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1982.09 - 1986.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


“格物愿为烛光火,笃志长作杏坛人,不忘初心”。1982级数理学院校友王铁桦说到,成为一名好老师并不是一蹴而就,要多上课、上好课,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广博的学识是教师珍贵的财富,而荣誉只是前进路上的肯定,希望师大学子能够传承这份“笃行”之心,用心实践,为上海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陈嵩上海盛视天橙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85后沪上知名大学生创业者。2009年创办盛视天橙,2014年提名上海市“十大青年创业先锋”,2015年当选首届“上海文化创业年度人物”,2016年当选第五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商”。新三板2016年度评选,个人身家位列新三板30岁及30岁以下富豪榜单第四位。

2005.09 - 2009.07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05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陈嵩校友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并分享了路途中的感想感悟。他说:“若有胆,若有心,风雨算什么。”人生就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陈嵩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诠释了“笃行”的力量。


嘉宾精彩的分享引得台下掌声阵阵。2013级汉语言师范专业夏恬也感悟颇深:“校友的成功在于他们敢于去追求梦想,有些事不是有意义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意义。” 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逄淑玲则希望自己能满载校友的正能量前行,带着荣耀,讲诉对师大的爱。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向娣也受益匪浅:“自己将以校友为榜样,永远铭记校训精神,砥砺前行,初心不改。”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接受意趣,构建起仪式教育、情景教育、分享教育、朋辈教育、网络教育“五位一体”的浸润式思政教育模式。《成长有约》正是基于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一项访谈分享类活动,也是学校依据不同群体特点,为师大学子量身定制的网络思政大餐。此次活动由访谈和TED演讲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全互动传播”和“全时传播”,由信息办开发的上海师范大学智慧校园,进行适时图文直播。后期制作团队还将演播视频制作成“微课”课件,运用到新生入学教育、主题教育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素材,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未来,学工部还将围绕“我身边的校训故事”、“慈善之星的成长历程”、“师大学子的中国梦”等主题,邀请优秀校友、上海市慈善之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行业精英和学生骨干等做客《成长有约》演播现场,讲述可知可感可学的身边故事,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成长与奋斗、理想与信念、家国与担当。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行政楼1203室    ·联系电话:021-64322622   64322871

·邮政编码:200234   COPYRIGHT ©2014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