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挑战,把握新时期影视的机遇

发布者:网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2-21动态浏览次数:193

1220日周三晚,徐汇校区西部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我校77级中文系校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委员会常委副主任、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汪天云教授应邀作“新时期影视的机遇和挑战”的分享讲座。


讲座伊始,汪教授表示,母校是他走上文化艺术道路的起点。他回忆起那个影视产业低迷、影视文化弱势的时代;时隔多年,中国影视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要归功于电影政策的改革、海外电影的开放以及电影教育的蓬勃兴起。汪教授鼓励在座的同学们:“我们赶上了一个电影发展的好时代!”

电影是“产学研需”的专业,“需”就是市场需求。汪教授认为,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得到世界公认,中国的文化产业也正在创造奇迹中。其一,世界上从没有一个执政党能比中国共产党更重视文化建设,从电影的多片种发展可见一斑,如纪录片,网络大电影、微电影等,电影呈现多元化形态。其二,处于“票仓”的京深沪广的年轻人们的收视习惯的变化。曾经电影的萧条期已经过去了,如今的中国影视业有“文化自信”、“文化底气”,年轻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豪。“代入感”是电影制作的重要命题。汪教授强调电影的最终完成是群体行为,是工业化的产品,故而电影最终要完成的是票房、市场、后电影。当今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就是要把公共价值观作为文化熔铸的基础,对生命的哲学,对人的尊重就变得尤为重要。中国电影要走出国门、被世界接受,首先要将人类共同意识融汇到电影作品中。其次,做电影要有服务意识,即市场意识,意味着在电影创作中必须要了解市场需求,了解观众心理。再次,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有一个哲学命题。票房并非检验电影的唯一标准,社会需要多元化的电影,电影创作者必须充满自信

汪教授叮嘱同学们:“担当和承受,是电影人重要的品德”,鼓励同学们在行业趋势中自觉地转向,通过融资制作电影作品,最终成为产出。市场需要的电影正是有民族气节,充满正能量的,反应现实生活的电影,而这正是我们未来在电影创作中的挑战

最后,汪教授与同学们亲切互动,探讨问题。在问及艺术性和市场化如何并存,汪教授以《芳华》的思想性、可看性及《战狼2》的成功为典型做了耐心具体的阐述和解答。在讲到“面对世界文化的共同价值观,我们如何保留电影中文化的本土性地走出去,而不是迎合其他国家的价值观?”他认为 “中国梦”、“共同利益体”就意味着,我们要走出去就必定要做出调整,要让国外接受我们的东西,就必须要得到一种平衡,但这样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我们的底线,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达到事半功倍。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汪天云教授为同学们在未来从业方面、电影创作方面、电影市场需求方面、如何走向国际等方面带来了详细而实用的指导。此次讲座,为我校师生诠释了新时期影视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行政楼1203室    ·联系电话:021-64322622   64322871

·邮政编码:200234   COPYRIGHT ©2014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