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规范管理,11月9日下午,学院举办2025届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汇报分享会。学院党委书记周新荣、教学副院长陈浮,以及柳云龙、周锐、马群、李经纬、陈琳琳等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代表出席。2022级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等五个本科专业的200余名本科生参加会议。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21级校友汪永康同学以《长三角森林对干热事件的响应研究》为题,构建综合干热指标,结合遥感与实地数据,分析2022年及近二十年干热事件的时空特征,评估不同树种在极端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差异及结构性特征。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21级校友陈提同学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长三角水体识别》研究中,提出一种新型水体标签生成算法,缓解样本短缺问题,并采用“双教师知识蒸馏”U-Net模型,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与自动化水平。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21级校友梁煦婧同学从家庭视角出发,基于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讨地理环境、交通通勤及社会人口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并分析夫妻间关系在其中的作用。环境工程专业2021级校友凌子健同学聚焦抗生素污染问题,在《氧化银-硫化锌异质结光催化降解抗生素》中成功制备管状异质结材料,系统评估其在可见光下对四环素的降解性能。


五位专业教师一致认为,四篇论文均体现“用数据说话”的科研严谨性,选题聚焦、设计合理,彰显专业特色。建议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回答具体科学问题,善用图表呈现数据,并恪守学术规范。会上,教学副院长陈浮介绍了学院毕业论文审查流程,强调了本次毕业论文的时间节点与质量要求。
周新荣书记指出,本次活动通过优秀范例传递学术标准,对正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希望2022级同学尽早准备,夯实基础、勇于创新,并特别强调学术诚信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学院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水平和学术规范意识的核心指标,通过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和多层次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科学规范、严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