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下午,人文学院“教育家精神沙龙”第一期在奉贤校区科技楼B101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1986级中文系校友、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作为主讲嘉宾,以“教育家精神灯塔:照亮教师发展之路”为题与人文学子开展了交流分享。人文学院“教育家精神种子班”202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世承)班全体同学与2025级学生代表参加。

讲座伊始,王亦群校长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入手,讲述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战略意义。她强调教育家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教师应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随后,她系统解读了教育家精神的六大内涵,通过详实的案例和个人教学一线体会,为同学们解读了六大内涵由点到面的内在逻辑,希望同学能在学习、生活中用心体会。王校长也为同学们带来三点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要把握好“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大先生”之间的关系,树立教师发展的标杆;要坚持以文化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聚焦未来人才的自主培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最后,王亦群校长以马相伯、陈寅恪、陶行知、叶圣陶、于漪等一代代教育家的精神谱系为例,强调精神力量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标识;从爱国、风骨、奉献、大志向大学识、实验与创造等角度,阐明教育家榜样和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她引用赵宪初先生的诗句“终日忙忙,不甘碌碌;常年辛辛,不觉苦苦”,激励“教育家精神种子班”同学及全体师范生们要以教育家为镜,砥砺前行,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凡的教育人生。

在提问与解答环节,王亦群校长从多读书、多向他人学习、多参与校园活动三个方面专业地回答了如何在大学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问题。面对如何平衡理想追求与现实挑战的提问,王校长希望同学们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老师,通过更扎实具体的举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处理好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此次沙龙不仅是一次与教育实践者的深度对话,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未来,人文学院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种子班”为试点,邀请名师、名校长开设“教育家精神”沙龙,不断探索和深化卓越教师培养体制机改革。